古诗词赏析微课

3D数字人会员

此视频模板为大家详解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背后的创作故事。

视频脚本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诗词的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是你们的授课老师白洪霞,现在让我们一起梦回江夏,游黄鹤楼,感挚友情!

黄鹤楼,这座位于湖北武汉的名楼,自古便是游览胜地。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因此得名黄鹤楼。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在唐朝时,这里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们聚会饮酒、对诗、送行饯别的地方。黄鹤楼不仅是一座楼,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离愁别绪,也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李白交情深厚。唐玄宗开元年间,孟浩然与李白第一次相遇于襄阳。开元十五年,孟浩然离开襄阳,前往扬州一带游历。此时,李白也正准备南游江东。两人在江夏,也就是现在的武汉武昌区相会,共同游览名山胜水,畅谈诗歌和理想。

开元十八年春,孟浩然准备前往广陵,李白追送他到江边。面对好友的离去,李白感慨万千,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著名诗篇。

同学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首诗的停顿和节奏。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吧!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准广陵的陵!老师相信,屏幕前的你们一定能找到读诗的感觉了,学完整首诗,你一定能读得更棒!

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唐诗中送别诗有一个惯例,便是首句即点明相送之地-黄鹤楼。“故人”指的是谁呢?没错,就是孟浩然。那为什么是西辞呢?因为黄鹤楼在扬州的西方,“西辞”表示他离开黄鹤楼向西而去。这一句简洁明了地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烟花三月”是什么意思吗?由于南方地区空气湿度大,阴历三月百花盛开,花上罩着迷蒙的雾气,所以古人称为“烟花”。“下扬州”则指孟浩然前往扬州。这一句点明送别之时:烟花三月和孟浩然的目的地-扬州,描绘了一幅春光烂漫、风和日丽的画面。虽是送别,但是毫无悲戚之感!”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是诗中的精华所在。诗人目送友人的小船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碧空尽头,只剩下滚滚长江在天边流淌。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又展现了长江的壮阔之美。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场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朋友要离开此地,在美好的春季前往扬州了。他乘坐的那一叶小舟驶得越来越远,最后只见长江蜿蜒地流向远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更蕴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祝福。

孟浩然已经走了很长的时间,李白却还在江边伫立,这种深厚的情谊就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缓缓流淌出来。他是写景,但他又是抒情,所以王夫之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便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了!

在这离别的时刻,诗人不禁想起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孟兄啊,孟兄!我们何时才能再相见呢?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唤。

李白曾直抒胸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们的友谊,如同这黄鹤楼一样,历久弥新。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黄鹤楼的壮美景色,更感受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纯真深厚的友情。他们用真诚和欣赏,让彼此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这样的友谊是不是非常珍贵呢?希望大家也能珍惜身边的每一位朋友,让我们的生活因为友谊而更加美好。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呢?比如这一首《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大家可以课下去阅读和学习。

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你们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来完成:画一画:送别场景。你可以用画笔描绘出你想象中的送别场景,感受那份离别的氛围。演一演:送别场景。你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用表演的形式再现这首诗中的送别场景,感受那份纯真的友情。写一写:把本诗改成短文。你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期待你们精彩的作品!

下课!

为我推荐
微信咨询
预约演示
AI
干货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