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进化史微课

埃尼阿克是计算机家族的始祖巨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埃尼阿克的后代们分化成五类体型迥异的数字生物 鲸鱼级:巨型机,如中国‘天河二号’,占地比篮球场更大,每秒计算量相当于70亿人打两百年算盘,虽然笨重,但性能最强; 大象级:大型机,如银行系统心脏,每秒处理百万笔转账; 牧羊犬级:小型机,如医院CT控制台,实时调度扫描仪旋转;
蚂蚁级:微型机,如发放笔记本电脑模型,你的书包就能装下,性能不高,但胜在小巧; 但更惊人的进化藏在掌心。微生物级:智能终端,如传递盲文点显器芯片,此刻正在你指尖下凸起文字。
让我们聚焦计算机家族的鲸鱼——超级计算机。以中国天河二号为例,它的运算峰值达每秒33.86千万亿次!这意味着什么? 假如用其模拟一小时台风路径,耗时仅1分钟;而同样计算若靠纸笔,需要全中国人不吃不喝算三年! 它还可以破解癌症基因、设计大飞机引擎——这些关乎人类存亡的任务,唯超级计算机可担当!
现在,请摸摸你的手腕或课桌抽屉。计算机微型化的奇迹无处不在: 清晨6点,智能手环通过震动提示将你唤醒,全天候监测你的心跳; 上学途中,盲用导航APP和电子导盲杖通过红外扫描和语音提示为你避开障碍; 课堂上,盲文电子书点显器将知识送至指尖 这些设备内核都有微型计算机,它们体积比埃尼阿克的电子管小百万倍,能力却不容小觑!"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追问:若没有二战,计算机会诞生吗? 答案藏在你们手中的智能设备里——即便没有战争,人类对‘更快计算’的渴望终将催生它。 回望1946年,埃尼阿克照亮了计算机的从0到1;而今日,中国超级计算机问鼎世界之巅。微型计算机握在掌心。当埃尼阿克的嗡鸣与今日手机的铃声在时空中交汇,我们听见了:这是人类用智慧,将杀戮工具变为光明之火的史诗。" 课余时间,请大家采访一些你身边的长辈:他们年轻时见过的最大计算机是什么样子的? 当下的计算机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