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铁路党史分享

用户_SwxNZJb!

该模板适用于教育从业者,进行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铁路的红色历史与文化价值。

视频脚本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旧中国铁路发展的历程,那是一段被列强掌控、发展艰难的岁月。

今天,让我们走进新中国,去探寻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背后的红色“密码”。

这是1952年出版的第七期人民画报。在这期画报中,刊登了成渝铁路建成通车的盛况。时至今日,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喜悦。

这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从晚清到民国,这里堆积着列强的蓝图、军阀的空谈,而共产党人却在废墟上创造了奇迹。为何曾被断言“30年修不成”的铁路,共产党仅用2年就让汽笛声响彻巴蜀?

这惊天逆转的答案,就藏在三个滚烫的红色密码中——

今天,让我们一同解码这段铁血传奇!

成渝铁路的修建,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

1949年成都解放后,修建成渝铁路被提上议事日程,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作出决策,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

面对国民党溃逃前炸毁桥梁、特务猖獗的危局,1.2万解放军官兵放下钢枪拿起铁镐,组成新中国第一支铁路工程兵,成为修筑成渝铁路的开路先锋。

从重庆菜园坝到成都九眼桥的505公里战线上,党旗所指即是攻坚所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成渝铁路的建设稳步推进,最终从蓝图变为现实,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里程碑。

成渝铁路的建设,也是人民力量的集中体现。

如果说党的领导是火种,那么人民的力量就是燎原的烈焰。在成渝铁路建设的关键时期,枕木供应一度紧张。全四川百姓掀起捐献枕木的热潮,纷纷捐出了修新房娶媳妇的干木料、珍藏多年的樟木楠木甚至做寿材的木料,共献出枕木129万余根。每一根枕木,都承载着百姓对新中国铁路建设的热切期盼。

为了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不止四川人民在努力,全中国人民都在帮助建设,鞍钢的钢定、上海的钢梁、武汉的机车凭借着海军助力源源不断的运往重庆。

当时,没有大型的机械化设备,一切都只能用双手进行。他们用简陋的钢钎、大锤、十字镐等工具,逢山开路,逢水架桥,将铁路路基一节一节的向前延伸,以每日5030米的进度向前推进。

最终,到1952年的6月13日,成渝铁路实现全线竣工,比计划时间提前了三个月。

参与筑路的10万民工,20万双手臂,托举的不仅仅是一条505公里长的铁路,更是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

成渝铁路的建设,更是我们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精神的生动体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列强对我国实施严厉的经济封锁,建设成渝铁路所需的钢轨成为最大难题。 西南工业部一零一厂的工人们临危受命,他们在残破的设备前展开攻关:用英制资料替代先进图纸,以蒸汽动力代替电力驱动,甚至将修复的旧轧辊重新投入使用。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用算盘完成了 38 公斤/米钢轨的参数设计,轧制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条新式钢轨。

1952年6月13日,成渝铁路全线都铺上了一零一厂生产的中华38公斤/米钢轨,每根枕木上都安装上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垫板,成渝铁路也成为了新中国工业自主化进程中一座耀眼的里程碑。

当国产蒸汽机车“国庆号”拉响第一声汽笛,它宣告的不仅是成渝天堑变通途的历史性时刻,更是新中国打破外部封锁、实现自立自强的有力见证。

成渝铁路的建成,绝非仅仅意味着一条铁路的竣工,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它见证了新中国从满目疮痍中艰难站起,逐步迈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征程。它背后蕴藏的红色 “密码”,是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坚毅领导的生动彰显,是人民力量汇聚如磅礴江海的有力印证,更是自立自强精神代代赓续的璀璨结晶。

如今复兴号正风驰电掣地穿梭于大地,新一代铁路人已然踏上续写华章的征程。同学们,作为未来铁路事业的中流砥柱,成渝铁路建设者们的精神,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始终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望你们志存高远,以知识为基,锤炼过硬本领;心怀担当,以服务为本,践行初心使命。在这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浪潮里,愿你们稳稳接过红色基因的接力棒,勇敢挑起时代赋予的重担,让铁路事业在你们手中绽放出全新的绚烂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稳稳铺就一条坚实无比的希望轨道。

为我推荐
微信咨询
预约演示
AI
干货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