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救不了“套壳”联名

wu0001

此视频模板为自媒体博主角度,批判了部分品牌为了收割用户而做的劣质品牌联名商品。

视频脚本

今天分享一则评论——哪吒救不了“套壳”联名

4 月 3 日,霸王茶姬与《哪吒 2》推出红蓝角色定制杯身,虽拉动新客增长,却因设计粗糙遭诟病。网友吐槽其 “像国潮外卖”,与库迪同系列联名相比,角色面部发黄、发丝模糊,仅简单叠加 logo,尽显敷衍。

这样粗糙的联名活动并非个例,2019 年奥利奥与《权力的游戏》联名,仅将饼干印花替换为各家族徽章

同样的还有{OPPO:ou1 pao5}与高达的联名手机,前者只在手机背面粘贴高达形象,并无任何交互或者材质上的创新。常常是IP知名度越高,联名活动翻车的概率越高,这些都是创意缺位的表现,设计者没有深入挖掘核心内涵。

再向外探求原因,品牌方企图转嫁成本、与消费者共同承担联名费用是直接原因。

落到此次活动中去,霸王茶姬无疑是短视的。新茶饮行业本就利润可观,品牌仍然不肯在设计上花心思,不愿深入挖掘IP内涵。这种行为无异于一场冒险,一方面考验着《哪吒2》自身的造血能力,另一方面也在试探消费者对低质联名的包容底线。长此以往,品牌形象将会大打折扣。扁平重复的贴图元素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IP自身的文化厚度,宏大的叙事结构很难在几张海报上呈现出来,大多数的联名活动只是套了IP的壳,用符号的狂欢来掩盖意义的空虚。

然而,在此类“套壳”联名愈演愈烈的当下,我们不禁反思,狂热之后还能剩下什么?浅层的群体认同被建构又拆解,符号更新了一代又一代,可是IP还停在原地。如何做到符号与意义的双重破圈,这不仅是IP联名的困境,也是文化出海的困境。

跨越文化边界,实现“被看见”到“被认同”跃升,实质上拼的还是原创力。我们既要推动符号创新,对经典IP进行年轻化改造,又要深化意义联结,挖掘共通价值;既要强化技术赋能,升级表达方式,又要构建产业链生态,实现符号实体化落地;既要坚守本土文化自信,彰显独特根脉,又要适配全球市场规则,避免“文化折扣“。

文化IP从来都不是扁平的图画,而是立体的世界,当联名不再止步于视觉符号的简单嫁接,转而深耕文化内涵的创造性转化,那些曾经停留在表面的 “套壳” 合作,方能真正成为跨越边界、打动人心的文化桥梁。

为我推荐
咨询
预约
干货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