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河谷白酒产区宣传

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作为演讲嘉宾来跟大家分享贵州好酒的独特魅力。
在座的各位,除了我们的白酒,应该也喝过红酒或者是威士忌,大家可能都会听说,去讲产区,去讲酒的风土,而我们酱香型白酒,包括我们整个中国白酒,目前都没有去具体地给大家讲产区。所以我们听到在介绍一款酒的时候,大家更多地可以听到贵州出好酒,或者是四川出好酒,他为什么出,在哪些区域出,大家其实并不知道。今天通过现场的这三张图,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产区的概念。首先是世界烈酒产区图,世界烈酒产区的核心带纬度主要集中在北纬25度到35度之间,中国白酒也赫然在列。第二张是中国白酒分布图,中国白酒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黄淮流域以清香为主,长江流域以四川的浓香和贵州的酱香为主,其中最著名的产区是长江上游的茅台河谷产区。大家请看第三张图,茅台河谷位于贵州省大娄山北麓,地处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断裂褶皱带上。在茅台镇至习酒镇长约70公里、海拔400—600米的河谷地带,酒厂云集,是中国酱香白酒的原产地和主产区。
我们对产区建立了一个初步概念以后,我们如何去定义贵州好酒呢?贵州好酒必须在贵州省大娄山北麓茅台河谷地理范围内生产的,并且以贵州产糯高粱为原料,采用酱香大{曲:qu3}整粒多轮次酿造的酱香型白酒。这一定义涵盖了贵州好酒的核心要素,从地理环境、原料选择到酿造工艺对贵州好酒进行明确定义。同时,贵州好酒也是一个公共标识,贴上“贵州好酒”酒标的商品,必须在核心要素符合贵州白酒交易所品质评价规范确定的标准酱香3A以上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对贵州{好:hao3}酒进行一一解读。
我们通过对实地调研取证,发现大娄山是贵州好酒的底层控制性因素。大娄山独特的地质地理和岩性结构,促进了双V型河谷的形成,影响了这个区域的地质、岩性、土壤、水文、气候和微生物,形成了茅台河谷这一得天独厚的酿造生态系统。河谷内环境相对独立封闭,云蒸雾绕,气流缓、湿度大、积温高达6000℃,犹如天然大窖池,利于酿酒微生物繁衍、驯化。在大娄山向斜谷地海拔400~600米留存陆{相:xiang4} 红层,茅台河谷区域水系进入陆{相:xiang4}红层,层层渗透后,带出多种有益于酿酒和人体的微量元素,形成富锶的优质水源。红层风化形成的紫色土,孔隙度大且渗透性好、吸附性强,呈弱酸性,有利于微量元素富集,是微生物的培养基。紫色土不仅是制作窖泥的原材料,也能与炉渣、石灰混合,形成摊晾地面的基础建材,耐水性和透气性强,为微生物附着提供了绝佳条件。 此外,大娄山地区富硒土壤占比超80%,出产的糯红高粱天然富硒,独具粒小、皮厚、硬度高、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等特点,是贵州酱香白酒酿造的天选之材。
贵州好酒的酿造是自然开放混菌接种,超1500种微生物参与,贵州匠人秉持天人合一的酿酒理念和知行合一的科学实践,依托茅台河谷自然微生态,遵循四季轮回的时间法则,通过多菌种协同代谢网络与上百道工序的精密耦合,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进行酿造活动。顺天应时的时间体系、因地制宜的空间体系和循法而成的工法体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套“天人共酿”的生物技术工程,酿造出具有丰富复杂酱香风味的白酒。
另外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市场通识标准。这套标准是由贵州白酒交易所联合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共同构建中国首套基于消费端的酱香白酒标准,不同于现今市场上流通的各类生产技术端的技术标准,这套标准打破了传统以生产者为中心的标准制定模式,充分考虑了贵州好酒的生产特点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从产区、品质、风格、标识四个维度出发,以消费者能看得懂、听得懂为前提,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关注消费者在选酒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而制定。
第一个是产区评价标准。我们以仁怀市茅台镇为起点,赤水市复兴镇为终点,在长约144公里,海拔800米以内的区段内,以赤水河的流向为中心,按照公里网格划分标准地块, 从地质、地理、土壤、水文、气候、微生物等维度,做大量的现场调研和数据采样,然后进行实验分析,建立了我们贵州白酒的产区评价标准。通过多维建模和网格细分,综合6大维度、17项指标科学评价产区酿造生态环境,巩固贵州酱香白酒市场地位。
第二个是品质评价标准。在产区评价基础之上,围绕产区环境、生产原料、生产工艺、风格风味、理化指标等维度进行品质评价,确立贵州酱香白酒商品酒1A到5A5个等级。我们要求贵州好酒必须是3A以上,必须是大娄山北麓茅台河谷生产的、必须是贵州产糯红高粱、必须是酱香大{曲:qu3}整粒多轮次酿造。
第三个标准是风格分类标准。我们通过对酱香有重要影响的风味物质进行解析,将酱香分为主体香和馥香,并根据这些风味物质在酒中的占比不同,归纳出了4种典型的风格体:传统酱香、典雅酱香、馥郁酱香和清雅酱香。
第四个标准是数据标识标准。从酒标开始我们做了一整套规范的信息标识,以国际化的表达重新构建标识体系。通过一套数据标识介绍产区、原料、工艺等酱香白酒的核心要素。比如我们这个图上,我们把传统的坤沙工艺标注为酱香大{曲:qu3}整粒多轮次酿造,坤是仁怀方言里面的完整的意思,沙是指的高粱,因为高粱像沙子一样,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则难以理解,因此我们做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倡导用普通话、世界语等通用语言来对酱香白酒进行重新诠释和描述,使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白酒的信息。 此外我们将对商品设计两种编码,第一种编码主要传达“茅台河谷酱香型白酒标准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呈现商品整体概况;第二种主要传达生产信息,呈现商品溯源情况。
基于我们的这套标准,该如何保障实施呢?
为了让这些酒能够在市场上让大家买得放心,我们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联合成立了一个酱香白酒研究院。我们围绕酿造环境、酿酒原料、生产过程、基酒贮存、品质控制等生产要素及产品生产全环节,建立科学的检测方法。
我们针对标准,构建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检测认证手段。通过风味分析、理化分析、微观结构分析大样本量,构建不同算法模型,实现酒体的工艺识别,准确率高达90%以上;鉴别外源性食用酒精掺假,含量在5%以内的添加都能检测出来;我们通过同位素,质谱技术,实现准确测年,方法误差约为1-2年;检测近3000种的风味物质,然后来对比保证酒产品前后的一致性。通过这一系列的检测方法和手段,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把控贵州好酒的品质,确保标准评价体系的结果真实可靠,为消费者提供有力的品质保障。
以上就是我们贵州酱香型白酒评价标准体系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