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教学实施报告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正深入融合到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医疗护理领域。护理专业学生既要掌握护理技能,也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以迎接未来的挑战。下面,我将介绍《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青少年视力数据管理与健康干预”教学内容的实施情况。
这一教学内容围绕青少年视力健康数据展开,融合信息技术与护理专业特色,旨在培养兼具护理技能和信息技术素养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接下来我将从几方面详细汇报。
首先,我从教学整体设计谈起。
本课程面向护理专业学生,以医学健康管理岗位对青少年视力数据处理的需求为切入点,打破传统学科知识碎片化传授方式,构建“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计中,将Excel数据处理技术与校园视力筛查、个性化健康干预等实际业务场景深度融合,重构“理论+技能+项目”一体化课程内容,分阶段开展教学。
接下来分享学情分析。课前调研与学习画像显示,学生Excel操作弱、数据分析意识不足,但动手积极且团队协作能力强。为此,采用“诊断-提升-反馈”闭环模式,动态调整教学节奏,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并成长。
紧扣“立德树人”任务,设定教学目标:“会操作、会分析、会建模”,“能迁移、能合作、能创新”,培养数据伦理意识、团队精神及责任感使命感,达成“有基础、会运用、高素质”的育人目标,践行“仁心医德、知行合一”理念。
教学策略采用“三真”法提升实战能力: 1. 真场景:校内设“数据处理中心”,学生按医院规范处理数据; 2. 真数据:用脱敏的真实视力数据训练清洗与分析技能; 3. 真项目:参与“近视防控”“视力筛查”等项目,以“数据专员”身份全程实操。
下面,我将以子任务“数据分析”为例,具体说明我们的教学实施过程。
通过“创、部、引、练、析、拓”六环节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1. 创情境:播放视频引导思考; 2. 部任务:明确看板制作目标; 3. 引示范:教师演示学生实操; 4. 练技能:从静态到动态可视化; 5. 析疑难:分层辅导共性问题; 6. 拓迁移:社区实践服务社会。 学生不仅学会Excel,还提升数据分析、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依据护理岗位能力标准,融合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素养,构建“纵贯横通”培养体系,打造“明意识、会计算、能创新、担责任”高素质人才,提升信息素养与职业竞争力。
教学资源建设依托国家职教智慧平台,整合资源构建“校院一体”数字化体系。引入DeepSeek AI技术增强课堂互动与效率。结合护理场景,引导学生掌握数据技能,为健康干预提供支持。
接下来重点谈课程思政融合实践。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为载体,融入医学人文与信息素养,构建“课程思政+专业教育”育人体系。通过社区爱眼宣传、建立视力档案等活动,强化职业规范与服务意识,培育高素质数字医护人才。
教学评价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将视力数据管理和健康干预等能力转化为学分,对接1+X证书标准,重点考核数字化护理能力,由医院、学校共同认证,建立职业发展能力成长档案。
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 突破Excel瓶颈,认识其在护理数据监测和资源调配中的价值;助力81%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实现应试与岗位双适配。
• 自主探究意识增强,在跨场景问题解决中实现数据思维与创新能力双提升;
• 职业认同深度扎根,部分小组提出的“增设社区户外视力健康区”建议被采纳,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总结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课程呈现出三大亮点与创新。
以护理专业“健康管理”为核心,选用社区视力筛查、校园体检等真实医疗数据,将Excel数据处理技术与护理岗位需求深度融合。
打破传统机房教学,创设“场景模拟-即时反馈-互助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导师”互助机制与机房监控指导,提升实践学习效率。
采用“过程+成果+行业”多元评价,邀请医护与信息专员参与评审,精准助力学生专业成长。
最后,我也想分享一些我们的反思与未来的改进方向。
未来深化专业场景应用,拓展新案例助力系统护理数据思维形成。同时构建跨区域教研生态,共享资源、常态联合教研,提升质量与影响力,为“近视防控”国家战略贡献护理力量。
以上是我们关于教学模块的实施汇报。 始终坚持“以岗定课、以赛促学、以证融通”的理念,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信息技术课程,为新时代智慧医疗培养更多“精技能、懂数据”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汇报完毕,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