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案例分享

用户_Yj3iGa!@

该模板适用于教育从业者,进行教学经验分享与培训,帮助班主任和新教师了解班级管理的实用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视频脚本

大家好!我是玉林市福绵区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3班的班主任——刘丽燕。作为有着十五年班主任经验的老教师,我原以为早已见惯了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磕磕绊绊。直到遇见小郑,这个像刺猬般蜷缩在教室角落的男孩,才让我真正懂得教育的真谛不是修剪枝桠,而是等待花开。 那是个飘着桂花香的九月清晨,转学生小郑弓着背缩在最后一排,崭新的课本被他抠出密密麻麻的月牙痕。开学第三周,这个身高1米6多的大男孩已经成为办公室的“常客”:上课睡觉、突然拍桌吼叫、和同学打架......最严重那次,他把三个同学堵在厕所里,并把一个同学打伤了,只是因为觉得对方在背后说他坏话。 “这孩子没救了!”数学老师把教案摔在办公桌上时,我正摩挲着小郑的作文本。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总充斥着暴力场景,直到某页角落发现句模糊的涂鸦:“爸爸的手机永远占线”。 家访那天下着小雨,小郑家里飘着浓重的膏药味。七十岁的奶奶边剁猪草边念叨:“跟他爹一样属炮仗的,一点就着!”当我提起孩子半夜玩游戏,白天上课经常睡觉时,老人突然抄起扫帚抽向缩在墙角的小郑。那个熟练的抱头动作,让我想起春天被暴雨打蔫的秧苗。 深夜整理家校联系册时,小郑父亲那栏“建筑工人”的备注刺痛了我。拨通第11个电话后,终于听见带着钢筋碰撞声的回应:“老师,我在工地实在走不开......”那个瞬间,我仿佛看见父子之间横亘着比钢筋水泥更坚硬的隔阂。 “老师,我是不是神经病?”办公室里,男孩突然抬头问我。他摊开布满指甲印的手掌:“这里住着魔鬼,白天烧得我想砸东西,晚上冷得喘不过气。”我轻轻把绿萝推到他面前:“知道吗?这盆花刚来时叶子全黄了,现在不也抽出新芽了?” 那天家长会后,我特意请小郑父亲留下,指着教室后排吱呀作响的课桌:“孩子们总抱怨桌椅不稳,您能帮忙看看吗?”这位建筑工人搓着长满老茧的手,从工具袋里掏出沉甸甸的螺丝刀。小郑正蹲在父亲身边递螺丝。暖黄灯光下,男人粗粝的手掌包住孩子的手,教他如何把松动的螺丝拧紧。“往右转是加固,往左转是松开。”金属碰撞声中,父亲的话像在说桌椅,又像在说人生。当最后一颗螺丝归位,小郑突然伸手碰了碰父亲的安全帽,上面还沾着工地的水泥灰。 第二天清晨,我在那张修好的课桌里发现张皱巴巴的作文纸:“昨天爸爸的手好暖和,螺丝刀转圈的声音像在唱歌。”我突然明白:有些陪伴迟到太久,但永远不会太晚。 接下来三个月,我和这个不善言辞的父亲结成同盟。自此,每天傍晚六点的视频通话,让千里之外的工地和操场通过小小屏幕相连;每周五放学后的“修理时光”成了父子俩的约定。生锈的班牌、掉落的窗帘杆、松动的讲台抽屉......那些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里,小郑渐渐挺直了总是蜷缩的脊背。有次看见他骄傲地向同学展示父亲教的打绳结方法,阳光透过窗格落在他扬起的脸上,恍若新生。 小郑的作文纸上写的那句话,也经了我灵感。我在文具店特意挑沓浅蓝色的便利贴,店员说这是“天空色”,能让人心情平静。当时我摸着微微凸起的云朵暗纹,想着或许这抹蓝色,能浸润那个总在情绪两极挣扎的孩子。 第一次塞纸条是个阴沉的周一。小郑又因为撕作业本被请到办公室,校服袖口还沾着半片碎纸。我在他课本第28页夹了张便利贴:“今天课间操,你帮一年级小朋友捡起了跳绳”。第二天批改作业时,发现纸条被折成歪歪扭扭的飞机,塞在作业本封底夹层。 渐渐地,便利贴成了我们特殊的对话本。在他课本里随机出现的便利贴,记录着点点滴滴的进步:“今天主动捡起同学掉的橡皮”“这次听写比上次多对三个词”……。

为我推荐
微信咨询
预约演示
AI
干货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