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语文微课讲解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俄国诗人叶赛宁的诗歌世界,去揭开《白桦》这首诗中那神奇的语言魔法。
在俄罗斯,白桦树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代表着纯洁、高尚、与坚韧。诗人叶赛宁,这位对俄罗斯大地充满热爱的诗人,用他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将白桦树的美写进了诗里。
在《白桦》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这两种重要的修辞手法,让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仿佛一幅幅绝美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这句“仿佛涂上银霜”,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覆盖在白桦树上的雪花,比作,银霜。
大家可以想一想,银霜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洁白闪亮,有着一种精致的光泽感。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不仅生动地描绘出了雪花颜色的洁白,更赋予了静态的雪一种灵动的光泽,就好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拿着画笔,精心地为白桦树涂抹上了一层银霜,让白桦树一下子就有了不一样的美感。
再看这句,“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这里同样运用了比喻。
诗人把枝头的雪比作绣花,“毛茸茸的枝头”就像是绣布,而那洁白的雪就像精美的绣花点缀其上。“潇洒”一词,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雪绣花边的灵动与飘逸,仿佛能看到它们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生动地描绘出了白桦树枝头那独特而迷人的样子。
还有,“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这里,把白桦树绽放的花穗,比作,洁白的流苏。
流苏,大家可能在一些饰品或者服饰上见到过,它轻盈、柔美,且富有装饰性。诗人把花穗比作流苏,
一下子就把花穗那种洁白、轻盈、美丽,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串串美丽的流苏挂在白桦树上,美得就像一幅画一样。
接下来,我们看看诗中的拟人手法。这句“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诗人赋予了朝霞人的动作和神态。
“徜徉”这个词,描绘出了朝霞悠闲自在地漫步的样子;“姗姗来迟”则让我们感觉朝霞就像是一位睡过头,慢悠悠赶来的旅人。
这样一来,原本普通的自然景象瞬间充满了情感和趣味,仿佛朝霞是特意赶来为白桦树增添光彩,轻轻地为它的树枝“抹”上一层光华。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拟人手法的魅力,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句话。原句“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通过拟人,让朝霞有了人的动作和神态,充满了生动性和画面感;而去掉拟人后的“朝霞照在树枝上”,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个事实,显得平淡无奇。大家是不是一下子就感受到拟人手法的神奇之处了呢?它能让我们笔下的事物变得鲜活起来,富有生命力。
接下来,到了有趣的互动练习环节——修辞手法大挑战!
第一题,“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用了哪种手法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点击选择答案。
答对啦!非常棒!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这里把雪比作绣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白桦树枝头的样子,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独特的美感。
好,接着看第二题,“它向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这里用了哪种手法呢?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做出选择吧!
完全正确!这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抹”这个动作是只有人才会有的,诗人通过这个字,让“它”仿佛有了人的动作,生动地描绘出了光华覆盖树枝的过程,让整个画面都鲜活起来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在《白桦》这首诗中的独特魅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修辞手法,原本普通的白桦树变成了高洁的精灵,从诗中跃然而出。诗人通过描写白桦树的美,不仅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更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
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两个小作业。第一个作业,大家再仔细读一读这首诗,找一找诗中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修辞手法,比如排比、夸张等等,尝试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第二个作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仿写一句拟人句,来描述你喜欢的植物,让你笔下的植物也能像诗中的白桦树一样,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相信大家一定能出色地完成作业!
今天的微课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认真聆听和积极参与。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次更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