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输液反应及应对办法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微课。我是输液室沈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输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输液反应。输液反应若处理不恰当,不仅会影响输液持续性和治疗有效性,还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作为护士,掌握输液反应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输液反应。
目录:1.输液反应的定义2. 输液反应的诊断标准 3.常见输液反应症状、护理措施 4.典型案例分析 5.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 6.总结与随堂考核
第一大点:定义: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由于输入的液体、药物、器具或操作等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
第二大点:诊断标准:在输液后15-90min 内,患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苍白、脉搏细数、随即发热,体温38°c以上,停止输液数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和(或)伴有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急、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出现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即可诊断为输液反应。
第三大点:常见输液反应症状、护理措施
1.发热反应
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主要是因输入致热物质所致。由于输液器具清洁灭菌或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剂不纯、消毒灭菌保存不良、输液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等引起。 症状: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在38度左右,严重高达40到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2.循环负荷过重
原因:由于输液滴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所致。 症状:病人突然感觉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释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静脉炎
原因: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头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治疗难,预后差,所以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原因: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输液管连接不紧密,有漏气;连续输液时,更换液体不及时;中心静脉输液毕,未及时拔针;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均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 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机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第四大点: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老年患者输注头孢曲松后出现皮疹、血压降低。请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处理呢?关键点:识别过敏性休克早期症状,优先处理气道和循环。案例2:患儿输液过快导致肺水肿。他的关键点是什么呢?其关键点是儿童输液速度计算公式(如20滴/kg/h)。
第五大点:同学们遇到输液反应时应该怎么做呢?会直接拔除输液吗?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积极配合医师对症治疗、抢救。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按医嘱给药物处理。按医嘱留取标本及抽血培养。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滴管、针头包好,放冰箱保存,记下药液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与药剂科联系,待药剂科转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如患者或家属怀疑药物、输液用物有问题时,医务人员与患者或家属共同封存输液用物,并由医方保管。上述各项均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上报药剂科。
今天我们学习了输液反应的定义、诊断标准; 常见输液反应症状、护理措施; 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微课的学习,能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及时预防和准确处理输液反应,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 提问:常见反应类型、护理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同学们课后可以复习一下。
今天我的讲课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