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讲解微课
此视频模板适用于教师群体制作教学微课视频
视频脚本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生物化学实验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RNA的提取和鉴定。我们将以酵母为材料,带同学们掌握从细胞裂解到RNA组分鉴定的全流程操作,包括酵母细胞破碎、有机溶剂抽提、RNA沉淀等关键技术,以及通过颜色反应验证核糖、嘌呤碱和磷酸的存在,深入理解核酸的理化特性。
酵母因其RNA含量高(2.67%~10.0%),被选作提取高质量RNA的理想材料。本实验采用稀碱法提取酵母RNA。利用稀碱溶液裂解酵母细胞,使RNA释放并溶解于碱液中,通过离心去除蛋白质和菌体后,得到含有RNA的上清液。在其中加入酸性乙醇,结合离心技术使RNA沉淀,再用高浓度乙醇洗去RNA中的蛋白杂质,即可得到RNA制品。接下来,通过硫酸并煮沸的方法水解RNA,得到RNA水解液。现在请你按下暂停键,思考一下,RNA水解后的产物有哪些呢?让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吧!在水解液中加入硝酸银和过量浓氨水,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二氨合银,该产物可与嘌呤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棕色的嘌呤盐基银,通过此颜色可判定前期RNA组分中存在嘌呤碱。
核糖在浓盐酸催化下可以脱水生成糠醛,在3价铁离子催化下,糠醛与苔黑酚反应显墨绿色,此颜色的出现可以鉴定核糖的存在。磷酸可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此物可被抗坏血酸还原成钼蓝,产物显蓝色,据此判定初反应物中是否存在磷酸根。
下面我们来看用到的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用于裂解酵母细胞并溶解RNA;酸性乙醇溶液由浓盐酸和无水乙醇以1:100的体积比配置而成,用于沉淀RNA;95%乙醇用于洗涤RNA;1.5mol/L硫酸溶液用于水解RNA;浓氨水和硝酸银用于鉴定嘌呤碱;三氯化铁浓盐酸由10% 三氯化铁与浓盐酸以1:200 的体积比配置而成,苔黑酚乙醇溶液是将苔黑酚溶于95%乙醇配置而成,以上两种试剂用于鉴定核糖;定磷试剂由17%的硫酸溶液、2.5%钼酸铵溶液、10%抗坏血酸溶液、蒸馏水以1 : 1 : 1 : 2 的比例配置而成,用于鉴定磷酸基团。
现在进入操作环节,首先是裂解细胞使RNA释放。取15g酵母片于90 mL 0.04 mol/L 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研磨。由于酵母细胞壁较厚,为使RNA充分释放,请注意一定研磨充分。将研磨好的悬浮液转移到锥形瓶,沸水浴30分钟,此时RNA已经释放到悬浮液中,待冷却后,即可分离RNA。此时,将悬浮液转入离心瓶,3000 r/min离心10分钟,那么上清液中即含有我们所需要的RNA。接下来开始沉淀RNA,将上清液倒入酸性乙醇溶液中,并充分搅拌,3000 r/min离心3分钟,此时沉淀即为RNA初制品。弃上清,用95%乙醇20 mL洗涤沉淀,3000 r/min离心3分钟,再次弃上清,用95%乙醇20 mL重复洗涤沉淀一次,并转移至布氏漏斗中进行抽滤。所得即为酵母细胞的RNA。需要注意的是,此法易导致RNA降解,仅适用于组分鉴定,不保留生物活性。那么,请思考本实验中导致RNA降解的因素有哪些?RNA降解与水解的区别是什么?好了,下面我们将要水解提取的RNA制品,首先取200 mg RNA制品,加入1.5 mol/L硫酸溶液10 mL,在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制成水解液,如果前面操作得当,那么此时RNA已经完全水解,待冷却,即可开始鉴定其组分。取3支试管,做好标记(如A、B、C),各加入1mL上述RNA水解液,再于A管加入1 mL 0.1mol/L硝酸银溶液和过量(≥21.5微升)浓氨水(14mol/L),B管加入2 mL 三氯化铁浓盐酸溶液和0.2 mL 苔黑酚乙醇溶液,C管加入1mL 定磷试剂,至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观察颜色变化,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浓氨水有毒,对眼、鼻、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且有燃烧爆炸危险,应注意通风,戴口罩,避免明火,避免直接接触,其他试剂如硫酸具有腐蚀性,应小心操作,以上试剂若不慎沾到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95%乙醇易挥发,每次取用完务必及时拧紧盖子。水浴锅用完应及时断电,排水。使用离心机务必保证配平。研磨酵母一定要彻底、充分,否则RNA提取量会大幅降低。
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展开

用户_7Hr#P$%F












